前言:
想我剛進大學時興奮地打開筆電使用,但電腦速度卻怎麼都比不上室友的快,經過他的介紹我安裝了360安全衛士
。360不僅明顯的改善我電腦的運作速度,還有電腦殺毒以及垃圾檔案清理等方便的功能,當時我簡直把它當神一樣來膜拜!!
直到這學期無意間聽到課堂上老師說:「不建議安裝360。」好奇心驅使下,我搜尋奇虎360公司從創辦以來走過的一些歷史並討論其中與用戶隱私相關的議題,稍微整理如下。
●認識雅虎360
(圖片來源:http://jsdc.tw/sponsor/)
奇虎360的創辦人是周鴻禕,關於他為何要創辦360公司,他曾說過:「做360是為擺脫3721夢魘。」
3721也是周鴻禕曾待過的科技公司,因其外掛程式不僅安裝後不好卸載,還會在用戶的電腦裡安裝一些不必要的程式,行事作風猶如流氓般強橫,故被稱為"流氓軟體",因其種種惡行,3721網站在2009年已無法訪問。
於是在3721的前車之鑑下,360主打免費的防毒服務,舉凡E-mail、搜尋引擎和聊天室等一些基礎服務,360聲稱能幫用戶阻擋許多惡意程式的攻擊,藉此來保護客戶的電腦免受侵害。後來因為免費的商業形式在市場上大受歡迎,360將防護安全觀念延伸到數據、隱私、下載安全及電腦健康等領域,推出許多功能性的服務。
●跨足多項網路服務,引來網路上的江湖恩怨
360從2005年創立至今已有8-9年,其中多方官司不斷纏身,不外乎是各種商業競爭,我們甚至可以用武俠小說程度來形容360與其他競爭對手的你來我往。其中最著名的非3Q大戰莫屬了 (360 v.s.QQ)
(圖片來源:http://news.syd.com.cn/system/2013/11/27/010240978.shtml)
簡單來說,打著保護隱私的旗幟,360與競爭對手"騰訊"用不相容的方式在用戶電腦上惡意排除對方的程式,最後甚至要求用戶刪除該軟件,並不斷推出新的程式(武器)來排擠對手。事件爆發後,雙方都有擁護的公司形成各自的門派,其中也夾雜著各種算計與結盟作戰,掀起一場網路上的隱私與商業利益間的鬥爭。 時至今日,許多彈出視窗與不必要的程式被強制安裝已經是大家對大陸網站的印象,我們不能否認,其中很多手段就是從這些商業鬥爭演變來的。
●門派相爭 受害的還是廣大用戶
凡是涉及這兩大門派鬥爭的用戶(安裝其中一方的軟體),在爭鬥過程中一度被侵犯電腦使用的自主權,許多聲稱能保護用戶不被惡意監控或防止被竊取資料的軟體不斷推陳出新並被程式"順便安裝",這不是與之前的流氓行徑無誤? (2010)曾有人測試測試360所推出的"360隱私保護器"此舉不但沒達到抹煞對手的目的,反而被用戶懷疑360根本就是針對對手的用戶進行隱私的窺探。
而關於360窺視客戶隱私的問題,大陸方面早有許多人指出360熱絡的後台工作很令人起疑心。360聲稱這是為了保護廣大用戶群的使用安全,但就是沒有人有確切的證據可以指證他們確實在竊取客戶的資料。
兩大公司的競爭戰場從商場打到用戶的電腦上,成為受害者的我們其實在下載免費軟體前就該想到此等好處背後我們必須付出的代價。
●我的使用感想與結語
稍稍了解360公司的來龍去脈後,我才知道這一切又是商業手段,打著免費的超大誘因來吸引使用者並藉由各種強制安裝或廣告來向軟體廠商收錢。
使用至今,我感覺自己的電腦裡充斥著簡體字與雜七雜八的程式,這究竟還是不是我的電腦?殺毒都殺到哪裡去了?清除所謂的垃圾檔案又是指甚麼?好像要使用下載的軟體都要被檢查過才能開啟,感覺像被保護,但總覺得哪裡怪怪的。
前一陣子看到一則廣告,360也將市場伸到台灣來了。面對眾多防毒軟體的角逐,免費似乎頗合大眾的喜好,但使用這種免費的軟體誰又能保證自己的隱私不會被窺探?以下是台灣360安全衛士隱私保護白皮書
我是不清楚台灣人普遍的隱私觀念如何,但360憑藉著免費的行銷手法在大陸打下4億多的用戶群,其強大的影響力也不容忽視。